2025/05/30-06/01

粽夏誕生的小怪獸市集活動
夏天的某些節氣裡,傳說會悄悄甦醒。
蛋會站起來,小怪獸會現身,老習俗變得有趣,新創意也慢慢長出來,
邀請大家端午節一起來水交社過節
立蛋活動 😍
配合端午節的習俗:
於5/31(六)正中午12 時進行立蛋,立蛋成功者將能獲得一整年的好運!
現場的朋友們一同立蛋,成功立蛋者可獲得小人類涼扇乙支
小怪獸圖紙發放 👍
端午節的許多習俗中都有提到年獸、驅邪等等,以小怪獸作為發想,並與插畫家主題區的佈置結合,邀請現場的民眾一起畫出屬於自己的小怪獸。現場將由「打卡拍照」獲得圖紙,民眾可以在繪圖、創作中,加深自己與水交社文化園區的回憶!
小怪獸打卡區 😆
配合插畫家展覽空間,邀請插畫家們創作心中的小怪獸,並以立牌的方式展現不同的怪獸,啟發大家的創造力
街頭藝人表演
5/30(五),15:30-17:30晴如
5/31(六),15:30-17:30國忠
6/01(日),15:30-17:30未央視覺特技-吳書宇
親子行動書車
行動圖書車、看書、繪圖、畫畫~
6/1(日) |15:00-18:00
市集 |小人類市集
5/30-6/1|11:30-18:00|眷村1巷、眷村2巷
園區館室展覽
5/30-6/1| 09:00 – 17:00|午休12:00-13:00
粽夏誕生的小怪獸
✧ 活動日期:5.30(五)~6.1(日)
✧ 活動時間:11:30-18:00
✧ 承辦單位:小人類市集
✧ 活動地點:水交社文化園區
臺南市水交社文化園區參觀資訊
眷村主題館《天空的凝視》
透過藝術家邀請已搬離的原眷村住戶進行一系列的記憶工作坊,藉由攝影、建築、電影、食物、文學等媒介,呼應此空間曾歷經日本海軍航空隊及中華民國空軍宿舍的身世。本展設置5 支動畫、14 座食物記憶家屋模型、20 則訪談影像等裝置,運用整個展場空間為投影脈絡,打破靜態及縮現的展演形式,引導民眾進入影像穿越的水交社時空。
水交社歷史館《地景眺望─水交社中的南郊視野》
水交社一帶古稱「桶盤淺」,位於府城南門外(清臺灣府城的南城門),係明清時期漢人墓葬之地。日治時期建為海軍軍事基地,二戰結束後國軍接收成為空軍眷村。水交社歷史館展示出土文物,並巧思運用地層的堆疊關係,打造展示牆面與剖面模型,輔以年表和地圖,把時間打造成立體的藝術。
水交社歷史館《地景眺望─水交社中的南郊視野》
水交社一帶古稱「桶盤淺」,位於府城南門外(清臺灣府城的南城門),係明清時期漢人墓葬之地。日治時期建為海軍軍事基地,二戰結束後國軍接收成為空軍眷村。水交社歷史館展示出土文物,並巧思運用地層的堆疊關係,打造展示牆面與剖面模型,輔以年表和地圖,把時間打造成立體的藝術。
AIR 臺南館《美軍在臺南》
許多人說起美國覺得遙遠,但卻不知道美軍曾進駐臺南20 多年,而若要回顧我國空軍與美軍的合作起點,更可回溯至1930 年代。那些空中協力的光輝燦爛,帶領臺灣度過一次次挑戰,成千上萬名美軍和軍眷也在臺南留下一段難忘時光,至今仍能在設施的痕跡及人們的記憶中尋得當年的景況。
藝術特展館《四時記事》
由藝術家陳伯義創作,以「四時記事」為標題,拍攝及紀錄水交社眷村拆遷中的屋舍。透過影像敘述水交社的四季,表現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的水交社植物、市場、老屋以及年長居民照片,分別以食味殘影、植色光影、陳
年印記以及歷史殘跡為子主題,以物質的、流動的、固著的影像裝置來呈現1949 年後曾在水交社留下一抹思念的人們。
飛行親子館《童年.遊戲.話眷村》
童年,是一生中最令人懷念的時光,而眷村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憶,往往是左鄰右舍孩子不分大小共同遊戲的歡樂時光。本館以眷村意象為主題,結合水交社雷虎空軍眷村的歷史背景,呈現出有形與無形的眷村文化特質,希望透過親子共同遊戲的歷程,生成與水交社眷村環境互動的童年記憶,並藉由親子間共同感知、參與、談論此經驗,延續水交社的眷村文化。結合互動式遊戲和美感元素,打造具眷村童年記憶的遊戲場域。
水交社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ueijiaoshe/(link is external)
水交社IG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hueijiaoshe/(link is external)
水交社官方網站隆重上線 https://shueijiaoshe.tainan.gov.tw/
水交社文化園區~戶外裝置藝術創作

園邀請多位藝術家汲取水交社眷村過去累積的歷史脈絡與生活經驗,為園區量身打造的戶外藝術創作,讓你漫步在園區裡的每個轉角都是驚喜!!
–
☍水交社戶外藝術裝置【作品介紹】
☄#蔡濰任《貓咪出沒》/ 園區晴空廣場及展演館前
記憶中的 #水交社公車站牌,是過往聚落的起點與終點。它筆直的立在路旁,訴說著 #志開新村 曾經的光景與住戶們的人生故事。眷村裡的貓咪出沒,穿梭在巷弄中,嬉鬧於植栽旁。
☄#寧芮潔《MOI盪鞦韆》/ 遊客中心旁
寧芮潔《MOI盪鞦韆》
楓樹上的紅髮小女孩盪著鞦韆,喚起大家對眷村童趣的生活記憶
作品位置就在園區遊客中心與歷史館間的走廊
伴著徐徐微風 微微擺盪…
最愜意的午後,就來水交社文化園區渡過。
☄#許淑敏《拂風自在之希望未來》/ 歷史館旁
以眷村女兒為記憶圖像來形塑,輔以書本當底座,訴說生命裡的各種閱讀,藉由書本與藝術的浸潤,得到心靈上的支撐與幫助。
☄#芃芓藝術工作室《等待的風景》/ 敝墟書店外圍牆
等待,是一種念想也是日常;等待著有一天可以回家鄉探望故人;等待著家人執行任務回家;等待著那需要時間醃漬與日曬的家鄉味….藝術家以鐵花窗創作三件作品《漬家鄉》、《一封封寄不出去的信》、《眺望與掛念以在家裡》,以往窗外的視角去訴說著等待的心情。
☄#顏振發《水交社手繪電影看板特展》/ 工藝聚落外牆
國寶級職人顏振發現地繪製「筧橋英烈傳」及「八百壯士」2幅最經典臺灣空軍抗戰電影看板,透過大師懷舊電影手繪看板作品與早期電影海報的陳列展出,串起水交社新舊時代的回憶以傳承空軍精神,喚起對水交社眷村的記憶。